推开一扇门、上了三把锁、振奋一代人,大国棋手基辛格的百年秘密红杉树英语怎么样?说说我的切身体会

作者: 小周 Sun Dec 03 11:27:14 SGT 2023
阅读(117)
新闻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下刚刚去世的、曾经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基辛格。这位百岁老人的头衔非常多,你比如说战略家、外交家、思想家等等,但我觉得可以称他为大国棋手,如果最高段位是九段的话,他至少可以达到八段。为什么这么说呢?基辛格一生的最大贡献可以概括为——推开一扇门、上了三把锁、振奋一代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它推开的是中美关系异常厚重的大门,使得冷战形势发生巨变,直接奠定了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基础。另外,他给美苏之间的核对抗上了一把锁、给越南战争上了一把锁、给中东战争上了一把锁。而在美国内忧外患,处于战略收缩的情况下,基辛格通过高超的外交手段,使美国没有出现大的战略失误,令美国国内趋向稳定。也许有人认为基辛格是一个和平主义者,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一个超级现实主义者、一个超越意识形态的现实主义者,一个从纳粹阴影中走出来的现实主义者。曾经在冷战年代劈波斩浪、大显身手的基辛格,城府极深、杀伐果断,却又风趣幽默。有美国媒体说,和他聊天经常能听到各种俏皮话和玩笑,连职业脱口秀演员都不如他,但如果你细品,他开的玩笑可都不简单。比如他的那句名言——“下星期不可能发生危机,我的日程都已经排满了。”这里边有一种运筹帷幄的霸气。有一次,基辛格参加一个活动,他说中国的周总理令他折服,并且讲了一个小秘闻——1971年7月9号,基辛格作为美国总统特使,以生病为由骗过了情报系统和媒体,从巴基斯坦坐飞机秘密访华。在北京,周总理和基辛格要单独会谈,但基辛格的两个保镖很轴,不愿意走。周总理说,如果我们想对他做点什么,你两在也没用呀,我们可是有几亿人呢。说完双方哈哈大笑,两个保镖兴奋地去王府井逛街去了。(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那么生性幽默的基辛格,他的生命底色是开朗、乐观的吗?还真不是,他是一个有强烈危机感的、悲观的现实主义者,这种特质是他人生辉煌的底色。一切还得从基辛格的童年说起。1923年5月27号,基辛格出生于德国南部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大家注意他的出生时间,就在他降生5个多月后的11月8号,在德国巴伐利亚一个名流云集的酒馆中,突然闯入二十几个彪形大汉,为首的一个小个子吼叫着跳上一张椅子,还啪地给天花板来了一枪。这个小个子叫——希特勒,这次事件被称为啤酒馆暴动。基辛格家只是一个普通犹太家庭,既不富也不贵,而且无心政治。但当时的德国已处于崩溃边缘,一战之后,面对约合33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德国政府只能埋头苦干一件事——那就是印钱。钱是越印越毛,1920年69马克兑一美元,到基辛格出生的1923年,4200亿马克兑一美元。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矛盾,特别是激进势力与犹太人之间的矛盾空前爆发。犹太人参与社会活动开始受到各种限制。在基辛格十岁的时候,大批犹太人被迫下岗,这里就包括他的父亲。万般无奈之下,1938年,15岁的基辛格与父母和弟弟逃到了美国纽约。在德国,整天提心吊胆、不敢相信任何人、随时有可能被马路对面冲过来的孩子暴打一顿的境遇,深深地雕刻着基辛格的性格,改变着他的行为方式。初到美国时,基辛格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但他有了安全感。终其一生,人们在与他交流时,总能感受到那浓浓的德国口音,而他的亲弟弟则是一口标准的美音。也许这个细节能说明,德国对基辛格的影响有多深。(基辛格在纽约与尼克松总统会面)再次改变这个犹太少年命运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1943年,20岁的基辛格成为美国公民,他曾经想当一名会计,但入籍当年就被征召入伍,凭借着会德语和聪明,他被军事情报部门选中。1944年从美国抵达欧洲战场后,基辛格当过翻译,搞过反间谍活动,管理过德国小镇。战后,他在美国国内侦察纳粹分子。退伍之后,基辛格进入哈佛大学,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据说他的博士论文到现在还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长的博士论文,有400多页。因为被吓到了,哈佛从那以后出了一个新校规,论文不许越过3.5万字。而基辛格在大学的毕业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是死的开始”,这既有哲学思考在里边,也有他根深蒂固的悲观心态。作为学者,基辛格是成功的,他认为大国之间应该搞权力平衡、应该搞三角外交、应该加强联系。推开一扇门、上了三把锁、振奋一代人,大国棋手基辛格的百年秘密红杉树英语怎么样?说说我的切身体会1969年,助尼克松入主白宫的基辛格被任命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大家注意,就在同一年的3月2号,中苏爆发珍宝岛武装冲突,苏联驻美大使明确对美国官员说,中国应该受到遏制。但受到遏制的,显然不是中国。经过复杂且极为保密的沟通,咱们之前提到的基辛格秘密访华居然实现了。(基辛格前特别助理洛德)今年8月,我们的记者采访了85岁的基辛格前特别助理洛德。这位老爷子不仅参与了首次秘密访华,还在1972年,与尼克松和基辛格一起见过毛主席和周总理。据他回忆,1971年,基辛格一行访问了越南、泰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原计划在巴基斯坦让基辛格装病,然后秘密访问中国。结果还没到巴基斯坦呢,基辛格就在印度得了胃病。结果他忍着没说,到了巴基斯坦才说要因病休养。1971年7月9日中午12点15分,一架巴基斯坦民航的波音707客机缓缓降落在北京南苑机场。叶剑英、黄华、熊向晖等人迎接了这几位西方来客。简单寒暄后,一行人前往钓鱼台国宾馆。洛德说:“我们去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地缘政治意义。”他记得当时他和基辛格非常兴奋,说“我们期待着与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会面。”就这样,冷战历史和世界历史被改写了。中美之间沉重的大门被奋力推开。这对于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国改革开放和冷战的终结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咱们要注意到,在基辛格的推动下,美国并不是简单地联合中国挤压苏联,而是在大国之间建立一种均衡关系。就在基辛格谋划让尼克松1972年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的时候,他正在与苏联签署一项限制战略核武器的里程碑式协议。当时美国有两派意见,一派要求对苏联极限施压,一派希望放弃与苏联争霸,而基辛格高就高在,他走了第三条路线——在遏制苏联的同时,与它缓和关系,以等待苏联内部矛盾的激化。而历史的发展,确实如他所料。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并不是像一些美国精英说的那样,完全是美国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苏联在外部压力下,自身犯了致命错误。(美国现国务卿布林肯和基辛格)应该说,基辛格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略大家和大国棋手,这么说并不是因为他做到了极致,而是说他有很强的特殊性,在美国政坛,是一种非主流的存在。在德国的经历使得他深知,在生存面前,道德、信任、理想、意识形态都是脆弱的,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停地去变化应对方式,才能活下来,很多人是不能信任的。所以,基辛格更愿意在大国之间搞秘密外交,以此减少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所以,他才能站在超越意识形态的高度上,根据现实主义原则调整大国关系。这与美国传统政治家那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深厚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强烈反差,这种反差让基辛格备受推崇,也备受争议。但不管怎么说,这位战略大家改变了世界。在这里感慨一句——世界再无基辛格,但希望美国的政治家能放下傲慢,抬头看看这位传奇的百岁老人。